查看原文
其他

为什么拼搏10年,你却越来越平庸了?

2017-11-27 阿秀 进击的阿秀

置顶 “进击的阿秀”

优秀的人一起成长,做牛逼闪闪的职场青年

 

最近我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,就是好多人明明在大学里的时候平平无奇,可是为什么走上了社会以后却发展神速?

 

而有些人在大学里的时候学习、学生工作、创业样样拿手,堪称学校里的风云人物,可是走上社会之后,却跟别人的差距越来越大,10年之后彻底走向平庸?

 

总结下来,我认为后者起码有以下几点没想明白。

 

-  01  -

走错赛道的努力

注定徒劳无功

 

尽管我们都很看重坚持的可贵,但并不是每一份工作都值得努力。

 

雷军曾经说过,站在风口上,猪都会飞。

 

同样的道理,找不到风口的人,永远飞不起来。

 

比如马云当年在家里带着十八罗汉创业,说真的当年这十八罗汉并不算是最顶尖的人才,但是因为押对了阿里巴巴和电商这条船,个人价值得到了火箭般的提升。

 

如果他们没有找到对的赛道,那么即便他们很有成就,可能也不会像现在的成就那么大。

 

比如在电气时代,你再怎么努力的推销煤油灯,销量也不会增长。

 

所以如果你努力了很久,却依然没有收获,那你要停下来好好想想,是不是自己走错了赛道?

 

一方面,在这些注定消亡的行业里,你再怎么努力都是没有用的。

 

就像我曾经在北京地铁十号线看到的一位大叔在卖某京报,没走几步就跪下,央求乘客说“帮帮忙吧,看看报纸吧。”但是每天卖出去的报纸仍然寥寥无几。

 

如果说一个行业里的一个优秀产品,在你磕头下跪央求人的情况下还卖不出去,那么就说明这个行业已经走上落日大道了,你所有的努力都将成为无效努力,还不如尽快换一个赛道,重新起航。



另一方面,就像李嘉诚说的,真正好的商业模式就是你躺着都能赚钱。如果你所在的领域需要经历血一般的厮杀,才能有小小的成就,说明你很可能选错了赛道。

 

因为你对未来的掌控能力实在太低了,稍有不慎就可能满盘皆输,风险太大面就难以突围。

 

比如你跟腾讯在社交和游戏领域竞争,跟阿里在电商领域竞争,跟百度在搜索领域竞争,赛道本身问题不大,但是你却依然很难超越。当年几乎BAT所有的追随者都在这三个领域展开竞争,除了还活下来几家垂类电商网站,搜索和社交创业公司几乎都被吃了个毛干爪净。

 

所以前一段时间一个朋友说要找我聊一聊他的一个创业项目,我一听说是社交类的项目就拒绝了他,因为成功的可能性实在太低了。

 

选赛道的问题是人生第一大问题,走错了路,再怎么努力也注定白费。

 

-  02  -

缺乏价值导向的努力

注定徒劳无功

 

曾经有很多读者跟我抱怨过类似的问题:为什么我起早贪黑的拼命工作,但既没有升职,也没有加薪?

 

每次碰到这样的问题,我都会反问对方一句,你的目标是什么?你为你的目标做出了什么努力?

 

绝大多数人甚至连目标都没有,何谈目标导向?我们日复一日的工作全部成了体力劳动,工作十年的人在第一年就已经再无寸进了,后面九年全部都是在重复第一年的工作,这样的辛苦有什么意义?

 

这个世界并不会因为你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而高看你一眼,因为真正有价值的就是价值本身。

 

任何不产生价值的努力,都是无用功。

 

说起来残酷,但却是事实。



我之前带过一个策划团队,为东部某县编制一份产业规划。地方政府认为当地有几家婚庆产品制造厂,因此想要依托这几家公司大力发展婚庆产业,要求我们在制定产业规划的时候务必将这个产业加入其中。

 

抛开其他一切外部因素先不谈,根据市政府统计局提供的数字,这个县的婚庆产业的年人均生产总值只有区区6万元。

 

作为一个东部经济大省,假设每个工人月工资3000元,个人年工资就达到了3.6万元,加上相应的福利保障、税收(还没有加入生产成本),均摊到每个人身上的费用就已经远远高于每个人生产的价值了。

 

如果是这个统计数字是真的,那么这个行业无疑是面临严重的亏损,未来能有多大前途?

 

忽略了目标的努力没有价值,不为目标服务的努力也一样没有价值。

 

-  03  -

缺乏规律研究的努力

注定徒劳无功

 

如果你的行业依然在快速增长,机会数都数不过来,但你拼命工作却始终抓不住任何机会,那我建议你停下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行业运转的规律。

 

只要你真正发现了行业运转的规律,向最要害的地方发起冲击,那你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。

 

这是一条规律从我们读小学开始,就应该认识到:当你在准备一场考试时,最高效的学习方式一定是通过研究答案,发现知识在考试中的价值分布,看什么应该学,什么不应该学,然后思考这些考题是如何运行的,内在的逻辑是什么。

 


但是绝大多数人并不是这么做的,他们进入到一个领域,就进入所谓的“埋头苦干”状态,采取一种大水漫灌的学习和工作模式。他们既不考虑轻重,也不考虑缓急,更不用说思考这个领域的运作方式了。

 

这种全面出击的方式事倍而功半,全军出击散攻多处的效果就不如就中全力,先攻最重要的要塞。

 

拼命三郎谁都能做,但是在这之前先动动脑子研究一下行业运行的规律吧。

 

-  04  -

不懂得止损的努力

注定徒劳无功

 

如果你所处的行业已经日薄西山,又或者你尝试过高效工作,但是依然一无所得,那么我建议你立即止损吧,因为继续在这个赛道上折腾,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了。

 

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许多国企工人,在意识到企业发展无望的时候趁着企业还有点钱,早早买断了工龄,拿着这一点补偿费下了海,其中好多人致富了或者过上了小康生活,这一部分人相对日子好一些。

 

而那些等到企业破产被迫下岗的工人,既拿不到多少补偿费用,又面临着大批工友的竞争,很难找到工作,又缺乏其他谋生的手艺,日子就相对难一些。

 

这就是因为看到了危机,却没有想办法止损,更没有把“危”变成“机”。



当然止损也是有讲究的,既要尽可能的让你过去的经验、知识、人脉继续为你服务,又不能让这些东西束缚住你,影响到换工作的效果。

 

我认为阿里巴巴前CEO卫哲说过的一句话非常有道理,那就是“换岗不换行,换行不换岗”。就是如果你要换一个新岗位,那你就不要换行业,如果你要换行业,那就不要变换岗位。

 

卫哲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,他毕业后进入了申银万国,后来历任任万国证券资产管理总部副总经理,普华永道高级经理,东方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,这一系列的经历都是在金融机构担任要职。后来他借助自己在金融机构的履历进入零售行业,但是担任的职务仍然是跟财务有关的职务,2000年出任百安居(中国区)执行副总裁兼财务总监。

 

卫哲后来的经历大家也都知道了,2006年他成为阿里巴巴第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,成为阿里巴巴的执行副总裁。

 

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不要浪费自己之前的积累,即使到了新的领域、新的岗位,也能够迅速的掌握要领,快速崛起。

 

然后再根据自己的需要,看自己是不是需要转换赛道,继续借助自己之前的积累发力,而不是盲目的变换,看到那个行业发展好,看到哪个行业赚钱多就投身哪个行业。


 

*作者简介 

阿秀,一个追求“句秀、骨秀、神秀”的文字梦想家,一个热爱码字的个人管理专家。36Kr特邀作家,百度学术主笔,脉脉特约专栏作者。个人公众号“进击的阿秀”(ID:zchxuexi),欢迎关注。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